关于<挪威的森林>中分析女性人物形象或者生死观的资料,中日文都可以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16 06:30:28

<挪威的森林>中分析女性人物形象

  作者习惯使用一“阴”一“阳”的双线平行叙事结构,作品中“阴”线的代表人物——直子具有很重要的象征意义。直子是“我”童年时代玩伴木月的恋人,高中时代,由于木月“莫名其妙”的自杀,直子对生活、前途、社会产生了抵触和恐惧感,后来离开家乡,独自来到东京读大学。她二十岁生日的晚上与“我”发生性关系之后,活泼的她竟变得沉默寡言。直子离开东京,住进了疗养院,数月后她选择自杀,告别了人世。直子的一生是短暂的,但她在“我”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。她代表着“我”心中虚幻的理想世界。渡边疯狂地爱着她,是爱她的那一份纯洁,是爱她那并没有被外界世界所玷污的圣女般纯洁的心灵。直子是有缺陷的,这表现在她的表达能力上,她不知道该如何与别人相处,甚至不能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情感。与渡边约会时也总是沉默,不能敞开心扉。实际上,在直子的潜意识中,用表达上的障碍在自己与外界之间树立了一道屏障,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,不想让任何人打扰。她感到自己与过去的恋人“像是在无人岛上长大的两个赤身裸体的孩子,饿的时候就吃香蕉,寂寞时就相拥而眠。”正是由于直子不能与外界交往,她的内心世界才纯洁得如晶莹的冰块一样。渡边作为那一部分对现实世界极其失望与不满的年轻人的代表,自然对那个没有争斗,没有欺骗,人人坦诚相对的世外桃源无比向往。

  绿子,作品中另一条叙事主线的代表人物。绿子,从她的名字已经透露出她生命的气息。她在俗世中努力保持自我的纯粹性。她“全身迸发出无限活力和蓬勃生机,简直就像刚刚迎着春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”。她对“民歌小组”和医院病态环境的喜剧性捉弄,回忆口吻中倒叙出的年少时省下买乳罩的钱而去购置炊具的经历,与“我”在家中晾衣台和雨中商店平台的两次现实色彩浓郁的接吻,均给人春光盎然的感觉,是作者笔下灰色现世中惟一的亮色。每当“我”沉浸于直子的非现实性阴影时,绿子可以把“我”拉出来;每当“我”对嘈杂的现实感到厌恶之时,绿子又让“我”感到现实的珍贵,感到在行走在呼吸在跳动。绿子在用她那顽强面对残酷生活的态度与精神感召着“我”,让“我”不至于沉沦于生活的苦海之中。绿子是“我”现实化的精神寄托和感情慰藉,她象征了“我”心中真实的世界。作者许多对社会的看法也体现在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身上。尽管外面的世界如此千疮百孔,但仍然具有很